打造全維度車電分離換電生態 吉利持續加碼換電業務
2021年12月14日,吉利整合力帆科技,成立新合資公司,通過引入吉利現有產品線,使力帆新能源汽車業務得以重新啟動。吉利力帆合資公司將聚焦換電產品和換電服務的商業化落地。2022年1月1日,吉利力帆正式開啟換電車系名稱全球征名活動。這代表著吉利換電品牌正式啟程。
打造全維度車電分離換電生態
事實上,這不是吉利第一次發布其換電相關內容,只是這一次,吉利力帆合資公司的換電模式與其以往打造的換電模式有很大不同。
據了解,吉利與力帆科技成立的新合資公司將為B端和C端用戶,提供了包括換電產品和換電服務在內的一整套解決方案?;贕BRC(吉利換電平臺架構體系)換電平臺打造的換電車型,可適應2700mm~3100mm的寬泛軸距區間,覆蓋轎車、SUV、MPV甚至物流車、輕卡等眾多品類,完全滿足網約車、私家車、出租車、物流車等不同市場的需求。
與部分車企只面向C端或只關注B端客戶不同,吉利此次與力帆合作,將憑借先進的換電平臺構建,實現B端和C端用戶、運營用戶和私人市場的全維度車電分離換電生態,以此降低電動汽車一次性購車成本。另外,新合資公司不僅要擴展換電服務,還將探索V2G、S2G等前瞻技術,打造集電池供應、電池儲能、電池回收于一體的商業模式。自此,吉利換電模式商業版圖漸現。
按照規劃,新合資公司將于2025年前建設超過5000座極速換電站、覆蓋100個以上核心城市。
搭乘行業快速發展東風 聯合力帆 再推換電業務
去年開始,我國已經開始在部分城市開展換電試點工作,在政策的推動下,換電模式開始步入發展快車道。而吉利的新能源汽車戰略也早就把換電模式納入其中。
早在2020年,吉利換電業務就已經開始推進。2020年9月16日,吉利科技集團換電模式發布,車輛能實現最快兩分鐘內換電;2020年10月18日,吉利換電站完成重慶、濟南的兩地布局;2020年11月底,吉利科技和重慶高速完成協議簽署,布局換電站;2021年1月26日,吉利與力帆合資公司揭牌,力帆科技為吉利科技生產換電車型;2021年5月底,宜賓英倫汽車有限公司成立,吉利控股對其間接全資控股,繼續加碼換電業務。2021年10月,吉利發布“智能吉利2025戰略”以及“九大龍灣行動”,將換電模式提升到集團戰略高度,明確提出將推出全新換電出行品牌的全新智能新能源產品。自2017年起,吉利開展換電生態研發,在“換電架構、換電站、換電車輛”領域已擁有上千項技術專利,并參與了國家換電標準的制定;吉利換電技術、制造運營以及出行服務等模塊已形成了商業模式閉環。吉利的換電業務已經有了一定基礎。
2021年12月13日,吉利控股發布公告稱,擬與力帆科技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目標公司注冊資本為6億元,吉利控股與力帆科技各出資3億元,持股比例均50%。此次,合資公司的成立以優勢互補、相互支持、長期合作及共同發展為原則,其最終目標為通過研發、銷售和運營汽車(包括但不限于換電車型),共同推動力帆科技汽車的轉型升級,從而推進其產品在乘用車市場的整體市場份額的快速提升。
吉利選擇與力帆合作推進換電業務并非另起爐灶。力帆汽車的新能源汽車業務雖然幾經起伏,市場表現也一直不太好,但其卻是國內最早推進換電業務的車企之一。尤其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示范推廣的早期,市場存在換電、充電路線之爭時,力帆一直沒有放棄換電模式,且在積極進行市場推廣。2016年,力帆移峰能源首座集中式能源站就已經在重慶正式啟用,并實現了3分鐘更換電池。彼時,移峰能源首座集中式能源站采用的分箱換電技術,3分鐘換電的速度遙遙領先其他企業的換電速度。雖然由于種種原因,力帆的換電技術沒能實現大規模市場推廣,卻在市場應用中得到沉淀。
此番,吉利選擇在換電方面有一定技術沉淀和商業模式積累的力帆共同推進換電業務,能否如吉利期待的那樣“優勢互補”尚待市場檢驗。但可以明確的是,此番雙方的合作確實趕上了行業“風口”。
新合資公司前景如何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我國乘用車換電站已達到890座,接近2019年的3倍。在工信部開始換電試點的同時,各大車企、能源企業等主體也紛紛加快換電模式的市場推廣。而目前,市場普遍認為,B端業務可能會是率先實現換電模式盈利的領域。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表示,當前,我國的換電市場領域正在由傳統籠統的公共和專用領域逐漸細分為以車型結構為服務對象的多領域市場結構。同時,部分區域根據當地政策扶持重點以及車輛運行模式又進一步細分市場結構,如出租車網約車換電領域、充電領域等。“換電會成為公共服務領域重要的解決方案。”仝宗旗判斷。而吉利力帆新合資公司的業務范疇恰恰兼顧了B端和C端業務,滿足B端需求的同時,也為開拓更廣闊的C端用戶市場奠定基礎??梢哉f,吉利力帆新合資公司的換電業務趕上了換電發展的好時候,具有很高的市場需求;其涵蓋B端和C端的業務也抓住了換電商業模式拓展的需求。不過,硬幣的另一面,這樣兼顧B端和C端業務的產品,會否很難做到更為精準地滿足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
更為關鍵的是規模問題,甚至從力帆換電業務折戟的經驗看,還要考驗新產品的質量等諸多方面。“力帆的換電電動汽車在重慶的確推了一段時間,但那批車存在很多問題,車輛質量普遍不好,后來漸漸就沒什么人用了。”這是重慶多位出租車司機向記者反映的力帆換電模式折戟的根本原因。產品質量跟不上,直接影響了當時力帆換電業務的發展。再加上力帆汽車本身經營層面面臨的種種問題,其換電業務也就不得不中止,被迫退出市場。此次吉利聯手整合重組后的力帆科技,能否將換電業務做起來還要看新合資公司能否支撐其規劃中的市場需求。首先,由力帆科技生產的換電車輛,與吉利合作后,能否改變過去力帆汽車給消費者留下的產品質量差等固有印象,打開市場是第一重考驗;其次,新合資公司能否像雙方規劃中的“優勢互補、相互支持、長期合作、共同發展”,堅定地將換電業務推進下去,這更是一場大考。
“新合資公司趕上了政策支持市場快速發展的好時機不假,但是否真的有財力、能力、技術實力真干,并且堅持干下去還未可知。”相關專家認為,雖然換電模式貌似進入快速發展通道,商業模式在慢慢優化,但前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且投入回報周期長等問題仍是企業發展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這些也是合資公司必須考慮的問題。“現在大家都看好換電業務的發展,尤其是B端市場,企業紛紛入場,但短期內要想盈利并不容易,市場規模、長期投入是兩大考驗。”一位在長三角地區從事換電業務的業內人士提出,隨著充換電業務商務服務體驗的提升,換電業務也需要像充電業務一樣,不僅需要硬件,更需要軟件,各方主體不僅要提供質量過硬、滿足用戶需求的硬件產品(包括充電站和車輛);還需要提供更好的軟件服務能力,用App等數字化手段打通商務模式,提升用戶的換電體驗,以獲得更大的盈利空間。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企業品牌排行榜
-
2022-01-17 16:21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企業品牌熱門推薦
-
2022-01-17 16:21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